- · 《护理管理杂志》期刊栏[06/01]
- · 护理管理杂志版面费是多[06/01]
- · 《护理管理杂志》投稿方[06/01]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 )“中国抗击新冠疫情(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七篇文章 中国的预防与控制经验:14天隔离政策的有效性 14天隔离政策是有效的,满足当前入境人员隔离成本、本土疫情防控的需要。 (广东省疾病预
第七篇文章
中国的预防与控制经验:14天隔离政策的有效性
14天隔离政策是有效的,满足当前入境人员隔离成本、本土疫情防控的需要。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屠鸿薇,胡克岐,张萌,庄雅丽,宋铁)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隔离是一种防控境外输入疫情的有效手段。根据WHO的防控指南,对于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感染者的人员需要在特定设施或家中隔离14天。然而,不同国家对入境人员的管控措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超长潜伏期或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疫情暴发以及更强传播能力的突变株的流行,部分国家或地区不断加强对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而部分国家或地区则对入境人员几乎不采取隔离措施,仅对发病阶段的人员要求保持社交距离和防护等宽松措施。因此需要开展分析以确定14天隔离措施在控制输入性流行病方面是否有效和充分。结合现有科学证据和广东精准防控的经验,文章总结分析如下:新冠病毒的潜伏期约为5-6日,部分突变株则具有更短的潜伏期;绝大部分确诊病例于感染后的14天内发病;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能力弱于确诊病例;广东省数据显示在所有入境核酸阳性人员中,仅2%的入境人员在14天隔离后检测出核酸阳性,且均未引起新冠肺炎的本地流行;已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员仍可能携带新冠病毒或再次感染,入境仍需隔离。基于此,14天的隔离期已满足当前入境人员隔离成本、本土疫情防控的需要,是中国防控的成功经验之一。同时,为了提高防控效率,有必要建立对复阳病例和新发感染病例的高效识别,以评估在特殊条件下入境人员的诱发本地流行的风险。此外,未来需要监测新型SARS-CoV-2变异体的病毒特性,为隔离政策调整提供充足的数据基础与依据。
第八篇文章
冷链物流:新冠病毒的可能传播途径
有限的证据支持新冠病毒可能通过冷链物流传播。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李媛媛,刘洪秀,夏玮,Gary Wong,徐顺清)
新冠病毒可能通过冷链物流传播。2020年初我国暴发的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北京、喀什、天津、上海、大连、青岛等多地出现了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新冠肺炎病例。这些局部地区疫情的共同特征是首例确诊病例均有进口冷链物品(食品包装或集装箱)接触史,且冷链物品表面提取的病毒核酸序列与确诊病例的核酸序列高度同源,提示病毒极有可能来自进口冷链物品。新冠病毒在低温下的不同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天,例如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20°C比在4°C条件下更稳定且传染性更强。因此我们推测,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冷链物流传播,这实际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上放大了的人-物-人的传播。我们也应认识到,目前证据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冷链病毒核酸阳性并不意味着活病毒的存在,目前只有青岛疫情成功分离了活的新冠病毒,并且关于病毒在不同环境中持久性的研究大多在实验室进行,和实际环境仍有很大区别。但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然持续,且国际贸易不断回升的情况下,对新冠病毒的冷链传播需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从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到疫情控制良好国家或地区的冷链运输,冷链物流从业者等高危人群需做好防护。
第九篇文章
传染病模型的中国经验
动力学模型的“能”与“不能”,数据和方法学创新是核心。
(南京医科大学团队:魏永越,沙沣,赵杨,姜庆五,郝元涛,陈峰)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统计学专家首当其冲,投身防控一线,第一时间开展了流行病学参数估计、短期预测和态势预警、防控措施效果评价以及未来不确定性探索等工作,辅助科学决策,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对动力学模型应用的深入,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模型的“能”和“不能”。笔者认为,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数学模型的局限性显而易见:①疫情早期由于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难以准确构建模型;②若关键数据无法获取,模型难以发挥其价值;③若数据不准确,则模型结果不可能准确,可能误导决策;④疫情态势和防控措施瞬息万变,模型若不与时俱进,将很快落伍。然而,笔者认为,动力学模型恰好是统计学应对不确定性的有力工具。尽管在预测上表现不佳,但是作为预警和防控效果评价的工具,动力学模型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当数据及时可靠、共享机制完善,可以进一步优化模型,发挥模型在预测上的优势,以期更好地应对疫情,为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作者指出,动力学模型不是万能的,认清模型的“能”与“不能”非常关键,扬长避短,可以发挥模型在决策中的应有的作用。
文章来源:《护理管理杂志》 网址: http://www.hlglzz.cn/zonghexinwen/2021/120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