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护理管理杂志》期刊栏[06/01]
- · 护理管理杂志版面费是多[06/01]
- · 《护理管理杂志》投稿方[06/01]
《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 )“中国抗击新冠疫情(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四篇文章 非药物干预措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在加强疫苗接种的同时,仍需要坚持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张
第四篇文章
非药物干预措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在加强疫苗接种的同时,仍需要坚持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张奕,Ashley Quigley,王全意,C Raina MacIntyre)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由于缺少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主动病例搜索和管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隔离、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成为新冠肺炎防控的主要措施,研究证明这些措施在阻断疫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存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干扰正常生活秩序等弊端,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开展,坚持使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受到质疑。研究认为,防控新冠肺炎,我们最终寄希望于通过疫苗接种达到群体免疫状态,而使用高效的疫苗和达到预期的接种率是达到群体免疫状态的两个必要条件。从接种率看,目前全球不同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全球接种率均达到预期水平预计需要很长的时间;从保护效果看,变异株的出现带来了持续的挑战,如疫苗保护效果降低,甚至无法达到预期水平,群体免疫将无法实现,而接种第三针虽可提高保护效果,但也意味着提高全程接种率需要更长的时间。Delta株在全球的流行已经证实,在当前的接种率和疫苗保护效果的情况下,仅依靠接种疫苗不能阻断疫情传播,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仍十分必要。在非药物干预措施的选择和应用方面,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低经济成本和低社会成本的措施适于广泛采用;而封锁、交通停运和停工停学等措施的采用需要设定启动和中止的条件、采用范围等,以减少其社会影响。总体而言,未来在加强接种的同时,需要坚持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其应用范围、严格程度等可依据各国公共卫生能力等国情而定。
第五篇文章
中国采用接触者追踪、隔离和群体核酸检测措施控制了新冠肺炎的传播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中,中国综合采取了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和核酸检测等主要措施的精准化防控策略,有效、快速地遏制了局部地区的疫情反弹。
(复旦大学团队:周艺彪,蒋鸿琳,王全意,杨美霞,陈跃,姜庆五)
文章介绍了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通过分析认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中,中国综合采取了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和核酸检测等主要措施的精准化防控策略,有效、快速地遏制了局部地区的疫情反弹。其中,越早启动隔离和追踪,传播链将被切断得越快。而出现社区传播的迹象时,全员核酸检测是大规模筛查新冠感染者的重要手段,可帮助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的效率,及时发现传染源。大规模核酸检测对于缩短疫情持续时间、降低大规模隔离成本有重要价值。大规模核酸检测也有助于快速病例发现以及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追踪密切接触者,从而实现疫情的早期遏制。此外,对高危人群常规进行核酸检测,筛查无症状感染者有助于降低其传播风险。但大规模检测也存在成本高、可能引发疾病传播风险、伦理等问题。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响应措施,并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不断提高核酸检测能力等,实现当前疫情的控制和可能暴发的早期预防。
第六篇文章
无症状感染者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的作用
无症状感染者是新冠肺炎流行的重要传染源,监测、报告和管理无症状感染者是必要的。
(北京大学团队:高文静,吕筠,庞元捷,李立明)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对于新冠大流行的作用尚存争议。与多数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将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分别进行统计和报告,这一举措为评估无症状感染者对于大流行的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无症状感染者分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期感染两种形式,它们对于公共卫生防控的意义不同,前者在人群中的分布反映的是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后者的分布则更反映确诊病例早期发现的能力。无论是哪一类无症状感染者,均具有传染性,且数量大,表现隐匿,是造成新冠肺炎传播流行的重要传染源。因此,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监测、报告和管理都是必要的。在我国,人群筛查和隔离无症状感染者,有效阻断了新冠肺炎的社区传播。新冠病毒不同毒株对应的无症状感染者的特点可能不同,但是德尔塔毒株发现之后无症状感染者仍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变化,无症状感染者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我国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管理的经验,对于当前处于新冠肺炎低水平流行的国家,或者新冠肺炎接近消除之时,以及今后新发传染病的早期应对阶段,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护理管理杂志》 网址: http://www.hlglzz.cn/zonghexinwen/2021/120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