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护理管理杂志》期刊栏[06/01]
- · 护理管理杂志版面费是多[06/01]
- · 《护理管理杂志》投稿方[06/01]
长期护理失能等级标准两年内统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民生周刊记者?郭鹏 新试点城市参照实施评价标准,原试点城市参照和完善地方标准。试点城市可根据试点实际情况细化和完善评价标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
民生周刊记者?郭鹏 新试点城市参照实施评价标准,原试点城市参照和完善地方标准。试点城市可根据试点实际情况细化和完善评价标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1万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新阶段。 一旦老人处于残疾状态,抚养孩子的负担会更重,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可以有效缓解经济压力。自2016年6月我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以来,该类保险受到好评,市场前景广阔。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由于试点城市之间经济条件差异较大,长期护理保险标准不同,特别是对残疾人伤残等级认定标准不一。残疾老人。差异导致同一老人在不同地区的残疾程度不同。 为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统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日,国家医保局、民政部印发《关于印发《长期护理伤残等级评定标准(试行)》的通知。评价标准规定了残疾老人的评价指标、评价实施和评价结果判断。 “评价标准的出台,为统一标准提供了依据,肯定有利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和发展。”一位养老行业的从业者告诉记者。 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 参保人数达到1.34亿, 累计享受受益人数为152万。 长期护理保险也被称为社会保障的“六险”,主要针对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工作能力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为重点的制度安排。生而老病。 . 2016年开始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以长期残疾参加者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费用。 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将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增加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增至49个。 截至目前,在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已达1.34亿,累计领取福利人数达到152万人。 这几年,各地都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相应的长照制度。不过,业界一直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长照残疾评估标准,让制度设计更加科学规范。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护理保险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是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和基金支付的重要依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完整系统的一部分。 “各试点地区借鉴国际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适合当地的评价标准。在总结当地经验的基础上,兼顾待遇和制度公平,国家医保局会同民政部制定了评价标准。”负责人说。 其实,早在2019年,国家医保局在给全国人大的答复中就提到,要探索建立护理需求识别和等级考核的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服务的内涵、服务标准、质量评价等技术管理标准。 《民生周刊》记者发现,本次发布的评价标准将残疾分为六大等级,其中评价指标、评价实施和评价结果是核心。 具体来说,在评价指标上,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分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评价结果中,对上述指标进行打分,并按得分进行分类,基本为正常、轻度残疾、中度残疾、重度残疾Ⅰ级、重度残疾Ⅱ级、重度残疾Ⅲ级。 . 长照伤残等级确定后,按规定向评估对象出具评估结论。评估结论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依据。符合接受治疗条件的,选择护理服务方式、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等,根据护理需要,接受护理服务,并享受相应待遇。 试点城市可以根据试点的实际情况细化和完善评价标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看,评价标准符合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现状,尤其是在指标、等级和流程上,可以给各个试点城市更好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目前全国各试点城市基础不同,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有条件的地市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专项研究,创新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地方性残疾评价分级标准和技术规范。 伤残评定、服务标准等是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的依据。各地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不统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比如其他地方的人也参与了考核。 . 关于如何统一,国家医保局要求各试点地区要从促进标准统一、利益平衡、和制度公平。加强评价标准的贯彻落实。 国家医保局相关人士表示,相关文件规定的14个新增试点城市将参照实施评估标准。原试点城市将参照和完善地方标准。原则上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两年内统一。评估标准。试点城市可根据试点实际情况细化和完善评价标准。 为方便群众,评估地点明确为就近原则,现场评估可在多个地点进行。考核对象为明确指定的长期护理保险考核机构和人员,以及其他考核机构和人员。具体流程分为申请、审查、现场评审、审查结论、公示和交付。 文章来源:《护理管理杂志》 网址: http://www.hlglzz.cn/zonghexinwen/2021/0831/509.html